首页 | 投资 | 产业 | 创投 | 保险 | 公司 | 企业 | 商业 | 消费 | 行情 | 经营 | 商品 | 基金 |
环球消息!致敬奋斗者②丨栈桥“剪影”:忙碌的身影,收获最多的是感谢

发稿时间:2023-05-01 21:42:23 来源: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晓雯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玉凡


【资料图】

4月30日,五一小长假第二天,天气晴。长虹卧波,飞阁回澜。栈桥迎来八方游客,大家拍照打卡,听海赏景,畅游沙滩,这个有百岁历史的海上长廊,满满活力。在旅游的人潮中,有几个熟悉的青岛身影。他们是甘当人桥的“英雄队长”汪洋和志愿者们,或在引导游客注意潮汐,或在巡查安全隐患;他们是栈桥景区服务管理中心的“托举哥”赵永超和他的同事们,或在清理垃圾桶,或在打扫景区卫生……这几天,栈桥上回响的是不同口音说出来的“谢谢”两字,游客感受最多的是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如果说栈桥是青岛的一张城市名片,那么,是他们的真情付出让栈桥更加靓丽耀眼。以下是栈桥“剪影”,让我们跟随半岛记者的脚步,捕捉他们在劳动节忙碌却充实的身影吧!

栈桥上忙碌的保洁员

剪影一:

下午四点还没吃上午饭,来回转的“陀螺”保洁员

“你怎么没戴帽子呢,这一天下来脸肯定会晒黑。”看到记者没带什么防晒装备,青岛海滨风景区栈桥景区管理服务中心保洁员赵永超特地找来了一顶写有“市南海滨”的小黄帽,便脚步匆匆地去忙了。下午一点半,记者与赵永超在约定地点会合。“你先吃点饭吧,要不吃点面条先垫垫?不吃饭哪儿能行!”赵永超的同事说道。“那边垃圾满了,我得先过去看看。”赵永超摆了摆手,又脚步匆匆地向他的“战场”走去。

原来,垃圾存放点有堆垃圾需要清理,赵永超和同事们有的撑着大垃圾袋,有的用铁锨往里铲,为了加快速度,不妨碍游客通行,有的甚至用手去捧。十分钟左右,一堆垃圾便被清理殆尽。抬走垃圾袋后,赵永超拿起扫把,仔仔细细地将地面清扫一了遍。“这下应该歇歇了吧?”记者在心里想到。赵永超却顾不上休息,快步走向下一个“战场”。

两点左右,太阳高照,地表气温高,感受不到丝丝海风的吹拂。从早上到下午,记者只是在旁边一路跟着,就觉得又晕又热,肚子“敲锣打鼓”。赵永超和同事们半点不停歇,清理完一个垃圾桶点后又赶紧走到下个垃圾桶点,像来回转的“陀螺”,脸被晒得又黑又红。“注意了,注意了,垃圾桶。”开着运送垃圾桶车的保洁员喊道。“我们尽可能地提示游客,别蹭到人家身上。”清理完垃圾桶,赵永超又拿着扫帚和簸箕,走走停停,清理路面上的垃圾。就算看到一小块塑料皮,他都习惯性地弯下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现在(保洁员)早上四点来钟就来了,清理沙滩和倒垃圾,一个垃圾桶一天要倒好多次。”赵永超说道,一上午的时间,就倒了四十多大桶垃圾。“正常情况下我们是定岗定位,如果有突发情况,我们随时抽调人员,进行补充,不分固定的区域,现在也是24小时有人值班的状态。我是所有区域都要转到,有什么情况统筹安排,总体协调。”赵永超介绍,因为现在公厕人流量非常大,每个公厕点至少要配备三名保洁员。

栈桥上忙碌的保洁员

“其实我们既是保洁,也得盯着一些状况,也有游客找我们求助、问路。因为我们穿着这身制服,他们就找到我们。”忙到下午四点多,赵永超也没吃上午饭。“忙起来过了那个点就不饿了!五一人流量大,垃圾不及时清的话,游客体验感也不好。客观条件,我们也要尽量去克服。”繁忙的五一假期,令赵永超感触最深的,就是与他“并肩作战”的同事。“大哥或者大姐们,他们都非常不容易,累得腿疼。”

在栈桥景区保洁队伍中,39岁的赵永超年纪算小,但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赵”。“我喜欢保洁这份工作,尤其是喜欢在栈桥保洁。我在部队12年,很喜欢这种感觉,集体生活。有大家庭的氛围感,大家关系都挺好,有什么事都互相帮。现在能为维护景区形象做一点贡献,挺自豪的。”赵永超说道,五一期间,栈桥景区的保洁员全员上岗。“大家都很朴实,平时有休班,大家也都是尽量在周一到周五休。”在这工作了一年的毕大叔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这么多的游客。“早上六点来,一直到晚上九点、十点。虽然累点、忙点,看着这么多人,心里也高兴。”

剪影二:

文明劝导安全巡视,他们是游客“活地图”

上午九点半,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协会的逄鸿亮和张大伟与小志愿者们集合完毕,出发到栈桥上进行文明宣讲。“这里有苔藓,地面湿滑,请回到桥上去!”逄鸿亮注意到靠近海域的台阶上有几名游客逗留,连忙跑过去提高嗓音提醒道。走到回澜阁,小志愿者们开始分头行动,向游客进行安全宣讲。“已经到涨潮时间了,我们先回去,到礁石那边提醒一下。”说着,张大伟穿过拥挤的人潮,走到围栏边上,拿着大喇叭向还在礁石上游玩的游客做涨潮提醒。

逄鸿亮提醒游客上岸。

“游客们请注意,现在是涨潮时间,请大家注意安全,尽快上岸。”走到沙滩上,逄鸿亮一边向四周巡视,一边向记者做着简单的介绍。“我是退伍军人,现在做社区工作者,去年在一次救援培训中结识了汪队,了解到了志愿者协会。平时节假日和周末都会过来,也有不少学生志愿者过来。”逄鸿亮说道,自己与张大伟都是在去年的一次培训中了解到志愿者协会,感觉志同道合,随即加入了进来。

“你好,请问中山路怎么走啊?”“我想问一下,去信号山怎么去?”“地铁站在哪里呀,远不远?”“那个大教堂离这远吗?我该怎么去呢?”“大学路是往这个方向走吗,大概得走多久?”志愿者们除了要做文明劝导和安全巡视,还是游客们的“活地图”。巡视完一圈后,记者与逄鸿亮回到志愿者的停车点,陆陆续续有不少游览完栈桥的游客过来问路。“游客们看着我们穿的这身衣服,觉得可以信任,有信赖感,我们也是给解答,必须负起责任来。”有一对推着婴儿车的夫妇,小声向前询问哪儿有母婴室。“孩子要换尿不湿。”“在车上换就行,没事!”逄鸿亮将车座上的物品清开,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离开时,这对夫妇一直不住地说着谢谢。

在小志愿者的队伍中,记者注意到一个个子较高的学生,不时有游客向他问路。“我上六年级了,平时有空就过来跟汪队做这个志愿活动。不管是维持秩序还是解答疑惑,觉得挺有意义的。”身穿志愿者马甲,背着小挎包,小志愿者们俨然成为栈桥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十年多前吧,我带着孩子做志愿,他班上的同学家长知道了,都纷纷来加入,慢慢到现在成了一个专业化的志愿活动。”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协会会长汪洋向记者透露,越来越多的青岛家长带着小朋友找到他,义务到栈桥做志愿者。“现在从小学生到大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到了解栈桥文化,志愿者范围和活动内容、地点也都在慢慢扩大。”

志愿者为游客指路。

剪影三:

“主业”是保安队长,“副业”是帮游客找孩子

“就接个电话的功夫,一不注意,孩子转眼就不见了,我去那一边儿找了一圈没找到,多亏帮我找到了,太感谢了!”上午,记者在跟访过程中,注意到有一位游客领着孩子,正和栈桥景区的保安握手致谢。下午,记者又遇到了这位保安,原来他是栈桥景区管理服务中心的保安队长窦宏坤。

“当时是小朋友过来找我的,他记住了他父亲的电话,我就打过去。他问我是谁,我说我是保安,我在桥头这边,他就过来找到我了。”窦宏坤说道,虽然主要工作是维持秩序、保卫治安,但是自己也是“寻人又寻物”,人流量大的时候,有孩子和家长走散,他就协调队员们,帮着找。“这都是工作范围内的,应该帮,必须帮。我今天遇到三次了,都帮着给找到了。早上七点左右过来,靠到晚上九点多点吧。”

在窦宏坤(右一)的帮助下,外地游客找到了孩子。

作为队长,在假期期间,窦宏坤更是要走得勤、走得快。“不能懈怠了,有啥紧急情况我得先通知大家伙,别耽误事!”

“您好,这边有缓坡可以下去。”看到有游客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窦宏坤上前指引道。“小孩找不到了,穿着绿色的外套。”一位女游客匆忙跑过来求助,称与孩子走散了。“身高多高?男孩女孩?名字叫什么”窦宏坤连忙询问。该游客回答后,窦宏坤拿起对讲机:“各单位注意了,注意了,有一个男孩,穿着绿色的外套,一米六左右,看到以后通知我一下。”对面传来了异口同声的“收到”,窦宏坤先让附近的两位同事,快去帮着找找。

“女士,您先在这里等一下,有什么事情找我们保安。”叮嘱安慰了游客几句,窦宏坤也去帮着找孩子了。过了十几分钟,记者隔着人流,又看到了忙碌的窦宏坤。“找到了,那位女游客的孩子。”窦宏坤打着手势,笑着说道。

剪影四:

一小时为四位游客包扎,这个“叔叔”不太冷

“你好,请问你这里能包扎伤口吗?”上午11点,有一个年轻女孩在几个朋友的陪同下,来到了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协会的车前。看到游客的小腿肚处有划伤,汪洋二话不说就把小凳子搬出来,让游客先坐下,拿出医药箱,先为游客的伤口消毒。

汪洋正在细心地为游客包扎伤口。

“因为涨潮了,走路不小心就划伤了。看到这辆车上写着志愿者,就过来了。”这个女孩说道,自己和朋友前一天从宁波来,想在青岛游玩三四天,因为不太懂潮汐规律,不小心被礁石划伤了。“太感谢了,青岛人真的很热情,不然我还要找个药店。”汪洋给女孩的伤口消毒后,又拿来绷带和医用胶布。“缠这么多圈吗,真的太谢谢了。”“我用绷带多给你贴几块,这样不容易掉。” 还没包扎完这个女孩的伤口,又有一位游客与同伴前来,称自己在海边打闹时不小心划伤。“我朋友发现这个车,真的特别热情,处理得也非常专业,感觉青岛这个地方很温情。”汪洋同样耐心地为这位贾女士清理伤口,获得了声声感谢。

不一会,又有游客找过来做伤口清理。“刚想找个药店,一看这里可以,真的很方便。我去过很多地方看海,现在来青岛了,觉得这里的海水真的挺清澈的,很美。”从浙江来青岛看海的陈女士说道,之前读大学的时候就有一位青岛的朋友,这次来青岛也觉得很亲切。“我脚后跟这里,能帮我贴个创可贴吗?我自己来就行。”

汪洋正在细心地为游客包扎伤口。

陈女士话音未落,汪洋就拿过了创可贴,亲自给贴到伤口上去。“汪队,有个孩子擦伤了,五岁。”给上一位游客包扎完后,汪洋和记者再次前往巡视的路上,走之前汪洋特地叮嘱,如果有游客需要包扎,一定要喊他。没走几步,对讲机便传来了驻车志愿者的的声音。“走!回去!”汪洋转头快步向前,回到了车子停靠的地点。原来是一位山西的小女孩,不小心擦伤了腿。汪洋俯下身去,又是“轻车熟路”地消毒、上药、包扎。“多少钱?”孩子妈妈询问道。“不要钱。”记者接上了话茬。

“快谢谢叔叔,跟叔叔说再见!”不管是走在巡查路上,还是帮游客包扎伤口,记者注意到,投入志愿工作中的汪洋,都不怎么讲话。这个看起来外表严肃、“不苟言笑”的叔叔,其实不太冷!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