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 | 产业 | 创投 | 保险 | 公司 | 企业 | 商业 | 消费 | 行情 | 经营 | 商品 | 基金 |
邯郸:重点实施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住房改造等7项工程

发稿时间:2023-08-07 07:39:22 来源: 河北日报

重点实施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住房改造等7项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资料图】

邯郸全面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从邯郸市乡村振兴局获悉,今年5月,该市全面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实施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住房改造等7项工程,全面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扩大乡村就业,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文明程度,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目前,该市已完成全市农村、农户信息采集,确定了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示范区,建立了市级协调落实、县级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

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邯郸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用好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重点实施7项工程。

近年来,武安市白沙村相继打造红色广场、科技园区、影视城等景观节点,并依托当地资源、生态、文化和产业等优势,实现了产业强、农村美、群众富。这是近日拍摄的白沙村现代化蔬菜种植采摘园鸟瞰图。河北日报通讯员 李树锋摄

生活条件改善工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不断完善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及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8%,新建改造农村电力线路6000公里以上,基本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全覆盖,推动农村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与县城同步规划建设,重点行政村5G信号基本覆盖;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将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15万平方米,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住房改造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农房抗震改造,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开展装配式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2023年,累计建成40户以上装配式示范农房。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应保尽保,将建成80户以上装配式示范农房。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以农村厕所改造、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以公共环境提升为突破点,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60%,农村黑臭水体有效管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富民强村工程。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培育发展三产融合的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聚集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民更多享受产业链增值收益,确保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来。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各类资产资源,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到2025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

近日拍摄的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东刘家寨村党建街部分景观。河北日报通讯员 刘学维摄

治理增效工程。不断完善党建引领下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全域覆盖、规范高效、常态运行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广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模式,抓好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到2025年,全市三星以上平安村(社区)创建达标率将超过75%,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占比分别达到80%、65%。

特色村庄保护工程。强化村庄风貌引导和改造提升,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自然风光独特村、民族村等保护工作,加强对名人故居、古街古巷、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建筑的保护管理,挖掘镇村文化内涵,突出村庄特色和地域特点,传统村落较多的县(市、区)实行连片保护利用,提升整体保护和综合利用水平。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示范创建工程。积极争取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和示范区创建资格,谋划布局市、县两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到2025年,将布局建设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150个、示范区3个。到2027年,将布局建设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250个、示范区5个。

完成农村、农户信息采集,为和美乡村建设摸清工作底数。邯郸市组织20个县(市、区)1.2万余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数据采集,目前,已完成全市乡村建设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共录入5298个行政村、182.5万余户农户信息数据。其中,行政村信息包括基本情况、村庄规划、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42项指标,农户信息包括户主信息、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23项指标。

近年来,馆陶县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目前,已发展设施甜瓜、黄梨等果蔬种植1万余亩。这是瓜农近日在馆陶县赵官寨村温室大棚内收获甜瓜。 河北日报通讯员 郭江鹏摄

据介绍,经过省乡村振兴局和省农业农村厅评审,邯郸确定魏县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布局创建武安市东太行和美乡村示范区、邯郸市环城和美乡村示范区两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魏县东南温村等57个村为拟创建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为全市和美乡村建设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和美乡村建设任务艰巨,涉及多个部门,只有市直部门横向联动、市县乡村纵向协同,才能凝聚工作合力,确保取得扎实成效。”邯郸市乡村振兴局二级调研员秦三录介绍,该市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工作专班,实行市级协调落实、县级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用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加强和美乡村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擂台赛、观摩拉练等活动,促进各县(市、区)比学赶超,对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推动不力的进行约谈。

同时,积极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农民参与村庄规划编制、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等工作,组织带领农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 正

关注河北日报,了解更多权威资讯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琼ICP备2022009675号-32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